庙堂之上的水稻上山
“水稻上山很受农人欢迎,本年云南推行了50万亩,蒿枝坝村推行了405亩,最高亩产788公斤,最低634公斤,总产28万公斤。蒿枝坝村277人,人均产值超越1000公斤,饭碗牢牢地端在了咱们自己手中。”<\/p>
<\/p>
这是朱有勇院士在上一年十月份说的这段话,作为一名农科专家他说的音讯自然是振奋人心。但是不久前,我无意中刷抖音,看到一位抖音名为“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农”,他们一行三人亲身去云南蒿枝坝村实地学习,他们并没有看到405亩的水稻田,他们所咨询的当地乡民对广受老百姓欢迎的水稻上山项目,没有参加,不清楚。<\/p>
我很震动,一位农科专家,居于庙堂之上,全国观众面前,言之凿凿。“民以食为本”,是千古不变的道理,在这个问题上是容不得半点水分的。中国是人口大国,可播种资源并不丰厚,养活这么多人,决策者必需要慎之又慎。建国后,从前有过一段对粮食产值的盲目吹捧,形成之后不胜的磨难,我的外公外婆,爷爷都没有挺过那个困难的时期。<\/p>
我很敬仰那三位去蒿枝坝村实地考察的勇士,他们清楚,不管成果怎样都不会遭到嘉奖,弄清事实,是一份良知,一份对父老乡亲的怜惜。我虽身如蝼蚁,从未敢忘忧国,我深深的眷念着这片土地,期望日子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锦衣玉食。<\/p>